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勘信息

新常态下地勘行业如何转型发展

作者: 时间:2015-05-07 16:09:05

 

4月10日,中矿联地勘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暨地勘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中矿联地勘协会执行会长卢进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卢进在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地勘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成绩,并与参会代表深入探讨了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现在,业内人士常说矿业已陷入寒冬,一些地勘从业者为此感到迷茫,甚至焦虑。这是矿业下行带来的压力。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认为,矿业进入低谷,这并不意味着地勘行业也进入了低谷--社会仍然对地勘工作有需求,地勘行业还有存在的基本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矿产资源的需求是刚性,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也没有减少,在有些领域地质工作需求量甚至还会增加。“稳增长”意味着经济规模还有,这就要求与之相匹配的矿业资源,因此,地勘前景还是乐观的。
现在,经济新常态影响着方方面面,包括地勘行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矿产品需求结构。虽然矿产品是刚性需求,但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多数地勘单位还着力于一些传统的固体矿产资源,其主业并不在国家最重要、最紧缺的能源。二是新兴战略产业资源。很多新兴产业的发起都需要某些材料,有的是金属、非金属,有的是矿物、元素,或是岩石。但对上述材料,我们知之甚少,这也是我国地勘行业发展的一个缺陷。目前,国内一些地勘单位已经意识到了新兴战略产业资源有高附加值,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去做。三是地勘单位应该更加注重效率、经济性,减少呆矿,提高找矿成果的含金量。四是各行业的发展都在升级,拓展了对地勘行业的需求领域。所以,新常态下有新要求,改革发展要看清形势、找准定位、依法推进,尽快适应新的做法。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认为,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行业形势。“寒冬”的说法有失偏颇。辩证地看,中国地勘业不是只有寒冬,而是四季皆在。有的民营地勘公司已经开始应用“互联网+”,但绝大多数传统的国有地勘单位还没有涉及。“互联网+”对于中国地勘业而言才刚刚是早春。过去的黄金十年,单靠矿产品“躺着就能挣钱”,现在则要靠改革创新、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才能获取利润,这种倒逼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企业的转型,助推了企业的发展。这对于企业而言就是生机盎然的夏天。目前,加拿大初级勘查公司的市值已大幅下跌,如果趁这个时机并购海外优质矿产资源,那是用白菜价买到了优质资源,这就像一个收获的金秋。
王家华副会长表示,新常态下矿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一,由于生态倒逼,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新材料新能源的发现促使地勘单位要按需求结构进行工作,要大力发现、探明新能源、新材料等矿产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国内紧缺的大宗矿产品虽然增速放缓,但仍处于高位,依然需要投入必要的勘查开发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世界范围来看,根据经济体的发展规律,2020年以后,全球对大宗矿产的消耗将进入黄金期。比如,在印度、东盟、非洲会有许多工作可做,现在就要充分准备;三,搭建风险平台,科学“走出去”,这是收购并购境外矿业资产的好时机;四,水工环地质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生态领域市场大有可为;五,“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海洋强国战略”为地勘行业开展多层面地质工作提供了机遇。
当前中国地质勘查业要清醒直面六大挑战:一是产能过剩;二是矿产地质工作明显收缩;三是事企混合体制走到尽头;四是市场诚信出现危机;五是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滞后;六是地质勘查尚未进入法治化轨道。
地质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更加主动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更加主动地转方式、调结构,更加主动地依靠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地质工作的新路子。地质工作应该统筹谋划,找准位置,锁定目标,选好路径: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下决心走事企分开的新路;二是主业不放松,下决心根据市场变化调结构;三是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下决心开拓地质工作的新领域;四是实行科技创新、“互联网+”,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是大力发展矿业金融,筹建风勘市场,下决心让地质工作实体经济插上金融的翅膀;六是加强诚信建设。(山西省煤炭地质局调研室)
上一篇:山西掀起煤炭管理革命
下一篇:页岩气补贴:政策撬动能源结构调整
 
  单位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威远门北路49号   晋ICP备15004796号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四勘查院有限公司  电话:0355-2612566   传真:2613005   邮箱:sx114kcy@163.com